注塑加工的工艺流程是什么
- 发布时间:2025-06-26 07:29
注塑加工(注塑成型)是一种通过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来制造塑料制品的工艺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汽车、医疗、日用品等领域。其核心工艺流程如下:
1. 原料预处理
干燥处理
吸湿性材料(如PC、PA等)需在80~120℃烘干2~4小时,避免水分导致气泡或银纹。
配色与混料
根据需求添加色母、填充剂或增强材料(如玻璃纤维),通过搅拌机混合均匀。
2. 注塑机参数设置
温度控制
料筒温度
分三段加热(后段160~180℃、中段180~220℃、前段200~240℃),具体依材料而定(如ABS约200℃,PP约220℃)。
模具温度
通常40~120℃,高光制品需更高模温(如80℃以上)。
压力与速度
注射压力
一般50~150MPa,薄壁件需更高压力。
保压压力
约为注射压力的30%~60%,用于补缩。
注射速度
高速填充复杂结构,低速减少飞边。
3. 注塑成型阶段
合模
模具在高压(通常100~500吨)下闭合,确保分型面密封。
注射
螺杆将熔融塑料以高压注入模腔,时间通常几秒至几十秒。
保压
维持压力补偿收缩,持续5~30秒。
冷却
制品在模内固化,占整个周期时间的70%以上(如壁厚2mm的ABS件约需20秒)。
开模与顶出
模具打开,顶针或气阀顶出制品。
4. 后处理工序
去浇口
手动或自动化切除流道和浇口(点浇口需专用夹具)。
热处理
对高应力制品(如POM)进行退火(80~120℃烘箱处理2~4小时)。
表面处理
喷漆、电镀、UV涂层或激光雕刻(如汽车内饰件)。
质量检测
尺寸检测
卡尺、三坐标测量仪(关键公差±0.05mm)。
外观检查
无缩痕、飞边、熔接线等缺陷。
性能测试
拉伸强度、耐冲击试验(如ISO 527标准)。
5. 常见问题与对策
飞边
检查模具合模力或降低注射压力。
缩痕
增加保压时间或优化冷却系统。
气泡
提高背压或延长干燥时间。
熔接线
调整注射速度或修改浇口位置。
6. 典型应用案例
薄壁制品
(如手机壳):高速注射(<0.5秒填充)、高模温。
透明件
(如透镜):需高光模具(镜面抛光)和慢速注射以减少流痕。注塑工艺的核心在于材料、模具、参数三者的匹配优化,需通过试模(T0-T1-T2阶段)逐步调整。现代注塑机已集成IoT监测,可实时追踪压力曲线和温度波动,进一步提升良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