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密模具注塑加工工艺有哪些
时间: 2025-08-03 07:21
精密模具注塑加工工艺涉及多个关键环节,需严格控制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。以下是主要工艺及技术要点:
1. 模具设计与制造
高精度加工
使用CNC、电火花(EDM)、慢走丝线切割等工艺确保模具精度(通常±0.005mm以内)。
模流分析
通过Moldflow等软件模拟熔体流动、冷却和收缩,优化浇口位置、冷却系统设计。
材料选择
模具钢常用S136、H13等,需热处理(淬火、渗氮)以提高耐磨性。
2. 注塑成型工艺
材料干燥
工程塑料(如PC、PA)需除湿(80-120℃烘料2-4小时),避免气泡。
注塑参数控制
温度
料筒温度(200-300℃)、模具温度(40-120℃,依材料调整)。
压力
注射压力(50-200MPa)、保压压力(注射压力的50-80%)。
速度
高速填充复杂结构,低速减少飞边。
成型周期
优化注射、保压、冷却时间(冷却占周期70%以上)。
3. 精密控制技术
微注塑成型
用于微小零件(如医疗器件),注射量可低至0.001g。
气体辅助成型
减少厚壁件缩痕,提升表面质量。
叠层模具
双面模腔提高生产效率,适合大批量薄壁件。
4. 后处理工艺
尺寸稳定化
退火处理(如POM在120-140℃退火2小时)消除内应力。
表面处理
喷涂、电镀、UV硬化等提升耐磨性或外观。
二次加工
CNC精修、激光切割(精度±0.02mm)满足高公差要求。
5. 检测与质量控制
在线监测
使用压力传感器、红外测温实时监控工艺稳定性。
尺寸检测
三坐标测量(CMM)、光学投影仪(精度±0.001mm)。
缺陷分析
通过CT扫描检查内部气孔、熔接线等。
6. 特殊工艺应用
LSR(液态硅胶)注塑
需冷流道系统,固化温度170-200℃。
金属粉末注塑(MIM)
结合注塑与烧结工艺,用于精密金属零件。
关键挑战与解决
收缩控制
通过保压补偿、优化冷却速率(如随形冷却水道)。
公差控制
针对材料收缩率(如ABS 0.5-0.7%,POM 1.5-2.5%)调整模具尺寸。精密注塑的核心在于模具精度、工艺稳定性与材料特性的协同优化,需结合模拟技术与实际试模反复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