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氨酯板件的注塑加工流程
时间: 2025-05-06 16:18
聚氨酯(PU)板件的注塑加工流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,具体流程可能因材料类型(如热塑性聚氨酯TPU或热固性聚氨酯)、产品要求及设备差异而略有不同。以下是典型的加工流程:
1. 原料准备
材料选择
根据需求选择聚氨酯类型(如软质、硬质、发泡等)及添加剂(如阻燃剂、增强纤维等)。
预处理
部分聚氨酯需预先干燥(如TPU吸湿性强,需在80-110℃下干燥2-4小时)。
2. 模具设计与安装
模具设计
考虑收缩率(通常0.5-2%)、流道系统、冷却系统及排气槽设计。
安装调试
确保模具与注塑机匹配,调整合模力、顶出机构等。
3. 注塑机参数设置
温度控制
料筒温度
TPU通常180-220℃,热固性PU需更低(约40-80℃以避免提前固化)。
模具温度
TPU约20-60℃,热固性PU可能需加热至60-120℃促进交联。
注射参数
注射压力(通常50-150MPa)、速度(中低速以避免湍流)、保压时间。 - 热固性PU需精确控制反应时间。
4. 注塑成型过程
1. 塑化:聚氨酯颗粒在料筒中加热熔融。
2. 注射:熔体通过喷嘴注入模具型腔。
3. 保压:维持压力补偿收缩,确保充填完整。
4. 固化/冷却:
热塑性PU(TPU)
冷却定型(时间取决于厚度)。
热固性PU
在模具内发生交联反应固化(需控制时间与温度)。
5. 开模顶出:成型后顶出制品,清理模具。
5. 后处理
修边
去除飞边、浇口残留。
热处理
部分产品需退火消除内应力(如TPU在70-100℃下处理1-2小时)。
表面处理
喷涂、印刷或抛光(视需求而定)。
6. 质量检测
尺寸检查
卡尺、三坐标测量。
性能测试
硬度(邵氏A/D)、拉伸强度、耐候性等。
外观检验
气泡、缩痕、流纹等缺陷。
注意事项
材料敏感性
TPU易水解,需严格干燥;热固性PU需防止过早反应。
模具维护
定期清洁,避免残留物影响脱模。
工艺优化
通过DOE(实验设计)调整参数(如温度、压力)以平衡效率与质量。
常见问题与解决
气泡
检查干燥度或模具排气。
缩痕
增加保压压力或延长冷却时间。
粘模
优化脱模剂或模具表面处理。 根据具体应用(如汽车内饰、电子外壳或鞋底等),流程可能需针对性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