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龙料注塑时困气怎样解决
- 发布时间:2025-06-15 07:28
在尼龙(PA)注塑过程中,困气(气体滞留)是常见问题,可能导致制品表面气痕、烧焦、填充不足或强度下降。以下是系统的解决方案:
1. 优化模具设计
增加排气槽
在熔体流动末端和易困气区域(如筋位、厚薄交界处)开设深度0.02~0.05mm的排气槽(尼龙流动性好,需比普通塑料更浅)。
分型面排气
确保分型面贴合紧密但留有微量排气间隙,必要时使用透气钢(多孔金属材料)。
顶针/镶件排气
利用顶针或活动镶件的配合间隙自然排气。
2. 调整工艺参数
降低注射速度
高速注射易裹入空气,采用多级注射,在填充末端降低速度。
调整保压压力与时间
适当增加保压压力(但避免过高导致飞边)以排出气体,延长保压时间补偿收缩。
模具温度控制
提高模温(如80~120℃),降低熔体冷却速度,利于气体排出。
背压调节
增加螺杆背压(3~10MPa),减少熔体中的空气含量。
3. 材料预处理
严格干燥
尼龙吸湿性强,需在80~100℃下干燥4~6小时(湿度≤0.1%),避免水分汽化导致气孔。
减少再生料比例
过多回料可能降解产气,建议新料占比≥70%。
4. 改进产品设计
避免壁厚突变
均匀的壁厚设计(如1.5~3mm)减少流动阻力差异。
增加脱模斜度
利于气体向分型面逸出,推荐1~2°以上。
5. 其他措施
真空辅助注塑
对高要求制品,采用模具抽真空系统彻底排除型腔气体。
检查设备密封性
确保射嘴、止逆阀无泄漏,防止空气吸入熔体。
6. 故障排查示例
烧焦发黄
优先检查排气是否通畅,而非仅提高模温。
局部气泡
确认是否因材料干燥不足或注射速度过快导致。通过综合优化模具、工艺和材料,可有效解决尼龙注塑困气问题。若仍存在缺陷,建议采用模流分析(如Moldflow)模拟气体滞留位置,针对性改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