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塑拉毛是什么意思
- 发布时间:2025-06-27 07:25
“注塑拉毛”是注塑成型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表面缺陷,也称为“拉伤”“划痕”或“拖花”,通常表现为塑料制品表面出现线状或片状的刮擦痕迹。以下是详细解释:
1.现象描述
外观
制品表面出现局部或连续的细小划痕、条纹,可能伴随光泽不均或粗糙感。
位置
常见于脱模方向(如侧壁、凸起结构附近)或顶针、滑块接触区域。
2.主要原因
模具问题
型腔或型芯表面抛光不足,存在微观粗糙。- 脱模斜度不足,导致脱模时摩擦力过大。- 顶针、滑块等运动部件磨损或配合间隙不当。
工艺参数
保压压力过高或冷却时间不足,导致制品收缩包紧模具。- 注射速度过快,熔体与模具表面剪切加剧。
材料因素
塑料含玻纤等增强剂,易磨损模具(如PA66+GF)。- 材料流动性差,脱模时易粘连(如PC、ABS)。
脱模设计
顶针分布不均或数量不足,局部受力过大。- 无气辅脱模装置,真空吸附导致摩擦。
3.解决方案
模具优化
提高型腔抛光等级(如镜面抛光)。- 增加脱模斜度(通常1°~3°以上)。- 检查顶针/滑块润滑状态,更换硬化镀层(如镀铬)。
工艺调整
降低保压压力,延长冷却时间。- 优化注射速度曲线,避免高速填充阶段与模壁剧烈摩擦。
辅助措施
使用脱模剂(如硅油喷雾,需注意后续喷涂问题)。- 改用含脱模助剂的塑料(如添加内润滑剂)。
4.影响与预防
质量影响
拉毛可能影响外观件等级(如汽车内饰、电子产品外壳),严重时导致装配干涉。
预防手段
新模试模时需进行T0样品检验,重点观察脱模阻力;量产中定期监测模具磨损。若问题持续,建议通过模流分析(如Moldflow)模拟脱模过程,或采用慢速退模配合红外测温观察局部过热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