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塑工艺产品气泡处理方法
- 发布时间:2025-07-14 07:25
注塑工艺中产品出现气泡是常见缺陷,主要原因包括材料、工艺参数、模具设计等。以下是系统的处理方法:
一、气泡类型及原因分析
1. 气体气泡 - 熔体中的空气或分解气体未排出,形成表面或内部气泡。 - *原因*:材料含水、背压不足、注射速度过快、排气不良。
2. 真空气泡(缩孔) - 产品冷却收缩时内部形成真空空洞,多出现在厚壁区域。 - *原因*:保压不足、冷却不均、熔体温度过高。二、处理方法
#
1. 材料预处理
干燥材料
吸湿性材料(如PA、PET、PC等)需充分干燥(如120℃/4小时),避免水分汽化。
减少挥发物
避免使用回收料过多或降解材料。#
2. 工艺优化
调整注射参数
- 降低注射速度(尤其薄壁件),减少气体卷入。 - 提高背压(5-15MPa),促进熔体压实和气体排出。 - 适当降低熔体温度(避免材料分解)。
保压与冷却
- 增加保压压力和时间,补偿收缩(厚壁件需延长保压)。 - 延长冷却时间,确保充分固化。 #
3. 模具改进
排气设计
- 增加排气槽(深度0.02-0.05mm,宽度5-10mm)或排气镶件。 - 检查分型面、顶针等位置是否堵塞。
浇口与流道
- 扩大浇口尺寸或改用扇形浇口,减少流动阻力。 - 避免流道突然变窄,导致气体滞留。 #
4. 产品设计
均匀壁厚
避免局部过厚(如加强筋与主体连接处),减少缩孔风险。
增加圆角过渡
降低流动剪切,减少气体积聚。
三、快速排查步骤
1. 观察气泡位置: - 表面气泡 → 检查排气、注射速度。 - 内部缩孔 → 调整保压、冷却时间。
2. 测试调整: - 先降低注射速度并增加背压,观察效果。 - 若无效,检查材料干燥度或模具排气。四、特殊案例处理
透明件气泡
需严格控制熔体温度(避免分解)和模具温度(防止冷凝)。
纤维增强材料
高注射速度易裹入空气,建议分段注射(先慢后快)。通过系统性分析气泡类型及成因,针对性调整工艺或模具,可有效解决问题。若仍无法解决,需考虑材料本身质量(如挥发物含量)或模具结构缺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