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塑产品有气泡怎么调试
- 发布时间:2025-08-04 07:26
注塑产品出现气泡是常见的缺陷,通常与材料、工艺参数或模具设计有关。以下是系统的调试步骤和解决方案:
1. 气泡类型判断
气体气泡
表面光滑、内部中空,多因困气或分解气体导致。
真空气泡
表面凹陷、内部空洞,因收缩不均或补缩不足引起。
2. 调试步骤与解决方案
#
A. 材料与干燥
材料干燥
- 吸湿性材料(如PA、PET、PC等)需充分干燥(如PA6在80-90℃烘4-6小时)。 - 检查干燥机温度、露点(建议露点≤-40℃)和料斗密封性。
材料污染
- 避免混入杂质或降解料,清理料筒残留。#
B. 工艺参数优化
熔体温度
- 过高会导致材料分解(如PVC、POM易分解),产生气体; - 过低则流动性差,困气风险增加。降低温度5-10℃分段测试。
注射速度
- 过快会导致气体无法排出,降低注射速度或采用多级注射(如先慢后快)。 - 在气泡位置设置低速注射段。
保压压力与时间
增加保压压力
(最高可达注射压力的80%)和延长保压时间,补偿收缩。 - 保压不足时,厚壁部位易产生真空气泡。
背压
增加背压(5-15bar)
,排出熔体中的气体,但过高会导致剪切热积累。#
C. 模具与排气
排气系统
- 检查排气槽是否堵塞或不足(深度通常0.02-0.05mm,宽度5-10mm)。 - 在困气位置(如熔接线、筋位)增加排气槽或使用透气钢。
模具温度
升高模温
(如ABS建议50-80℃),改善熔体流动和排气。 - 局部加热气泡区域。
浇口设计
- 小浇口易导致剪切过热,增大浇口或改用扇形/潜伏式浇口。#
D. 其他因素
降低螺杆转速
减少剪切热导致的气体分解。
使用模内抽真空
对深腔或复杂结构模具有效。
检查水路设计
确保模具冷却均匀,避免局部过热。
3. 快速排查流程
1. 观察气泡位置: - 近浇口处→检查保压和浇口尺寸; - 末端或厚壁处→检查排气和冷却时间。
2. 短射试验:分阶段注射,观察熔体流动和气体聚集点。
3. 工艺参数复位:恢复默认参数,逐步调整单一变量(如先调温度,再调速度)。4. 特殊情况处理
结晶材料(如PP、POM)
收缩率大,需延长保压和冷却时间。
透明件(如PMMA、PS)
气泡更明显,需严格控制干燥和排气。通过以上方法逐步排查,通常可解决90%的气泡问题。若仍无法解决,需检查模具结构(如冷料井设计)或材料批次质量。